#NSS文化
[GUEST] 其實睇咗咁多次「繁簡大戰」,頗有感觸,有啲嘢想講:
首先,有唔少人都話解決文盲率應該係加強教育,而唔係簡化文字。
然而,四五十年代嘅中國啱啱結束內戰,一窮二白,國內經濟疲軟,國庫空虛,分到落教育方面嘅資源可以話少之又少,經過多年戰爭後中國嘅文盲率又居高不下,但國家又急需人才發展經濟&科技喎,咁點算呢?既然冇錢加強教育,就惟有迫於無奈簡化現有文字喇。簡體字具有易寫、易學嘅特點(唔少考生為求快係作文考試中寫簡體字可以佐證到呢一點)。相比起繁體字,簡體字筆劃較少,學起嚟較快,寫起嚟亦都更方便,的確更適合當時中國內地嘅情況。因此,作為香港人嘅我哋,唔理解當時嘅情況,就更應該貼合當時嘅環境去睇,而唔係高高在上咁指責前人嘅選擇,做「事後諸葛亮」。
其次,有人話簡化文字會令文字喪失歷史意義同文化價值。
無可否認,部分簡體字粗暴咁將難寫嘅部分用另一文字取代(例如「難」同「难」),令其喪失咗文字本身嘅韻味。但其實都有唔少簡體字自古已有(例如簡體字「尽」取自於草書),簡化文字嘅行為亦都唔係現代先有,就例如「灋」簡化成為「法」等。所以講到底,大家抵制嘅都係無厘頭、亂咁嚟嘅簡化字,並唔需要一網打死所有簡化字,反之我哋應該同樣正視簡體字嘅好處,簡化字之所以誔生必定有佢嘅原因,且利處大於弊處先會被推行(唔少馬來西亞華校採用簡化字方案亦都佐證咗呢一點),因此,係成效呢方面無需再爭議。
再者,有人就話簡化字會侵害香港本土文化
第一,我就唔明點解喇,因為香港本土文化本身就係中華文化同西方文化嘅結晶(我自己侵害自己???),加上繁體字從來都唔係由香港人創造,更談不上係香港「獨有」嘅文化(冇人聽過英文係美國文化),因此我並唔認為簡化字會侵害香港本土文化。相反,兩者共存先係硬道理,平時用繁體;速記用簡體(類似於古代楷書與草書共存咁)。需要指出嘅係,文化從唔係政治上嘅零和博弈,唔會因為「你」嘅出現,就代表「我」一定會消失。因為文化從不如政治般講求一定要擊敗對手,文化因一群人聚集而生;因一群人離散而死,只要呢一群人一直係度,文化便不會消散,就正如一直都有一群香港人堅守本土文化一樣。香港作為一座移民城市,大家祖輩均嚟自五湖四海,我相信香港容得下各種語言同文字,唔會容唔下簡體字。
總括而言,簡體字有好有唔好,但我哋唔應該為咗支持/反對,就選擇忽略哂佢嘅好處/壞處。
最後,重要搞清一個十分重要嘅概念,文字的本意係溝通,人類係為溝通便利先有文字嘅誔生。想問下大家:如果為美觀、歷史含意而舍便利嘅話,咁又算唔算係本末倒置呢?
最最最後,希望大家可以以客觀、理性嘅角度
看待事物,摒棄二元論,尊重他人嘅意見(無論你覺得啱定錯都好),而唔係剩係識一味打壓排擠,或者盲目推祟追捧,更加唔好被所謂「媒體」帶風向或者被同温層呢個囹圄所禁固,要真正做到critical thinking。
小弟都係第一次投稿,如有1999請見諒
(意見不合都diu得輕力啲啊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