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EST

#NSS文化

[GUEST] 這篇文並不打算像公開試那樣寫著千篇一律的廢文。
唐宋時期,人才輩出,不少詩人、作家的創作流傳至今,乃文學瑰寶,流芳百世。
再到後來19世紀,不少作家一舉成名,奠定現今文學的基礎,為後世人所敬仰。
21世紀,萬物皆快速成長進步著,其中也包括文學,例如日本、中國、歐洲國家都有許多名著,《三體》、《解憂雜貨店》、《追風箏的孩子》等等,都是家喻戶曉的書籍。
然而,香港呢?香港文學沒落,這是我們無可否定的事情。一個人只有接受了現實才有可能改變局勢,這便要提及到香港的讀書風氣。
“填鴨式教育”,這個詞,大家不陌生吧,此刻或許你的身旁就有一份作業或是一份試題卷,背著答題格式,做著自己都不知道在做甚麼的題目,你學到了甚麼?我並非否定考試和教育,只是想說香港考試制度是一個破敗不堪的東西,且聽我娓娓道來。
作文之所以稱為作文,便是隨心所欲,得以用自己天馬行空的思想描繪任何人事物。但,作文竟然要背格式,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天方夜譚的事,說實話,我難以理解給作文附上格式框架的意義在哪,這和往一個人身上套上枷鎖無異。
我見過許多素未謀面的朋友在網上吐苦水,他們文筆優秀,我甚至認為他們有成為作家的潛質,他們由衷熱愛著寫作,我也認識一些朋友在網上發佈自己寫的文章,在交談中我得知他們也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著,但他們為了不使自己變為一部考試機器咬牙堅持。
我相信這裏也不乏一些讀者曾經有過這個疑問:“明明我這次文筆寫得不錯,為甚麼分數卻不高?”以文學性手法在結尾留白,本應更顯一番韻味,在公開試卻變成了結尾不完整。
文學之所以有別於一般的作文,不在於一堆四字成語,也不是因為你用了很多修辭手法,而是在於你能否用最貼切的詞藻準確寫出你給讀者的寄語,思維才是根本上決定一篇文章價值的所在,一篇優秀的文章,它能反映當今社會現象,也就是人性和社會,並使人們反思,但公開試似乎像是說唱文化,喜歡提倡愛與和平?在公開試裏,他們可不喜歡你寫這些,我們的世界處處充滿鳥語花香,大家互助互愛,堪比烏托邦。
作文/文學是一種藝術,真希望有一天,大家都能寫著自己想寫的…